——记永顺慈爱园的小朋友的故事
(本网讯 易培) 碰到一个小男孩儿,穿的衣服比别人好,问他衣服怎么跟别人不一样。“是我爸爸给我买的。”小男孩儿说,“我有三个家,一个在广东,一个在湖北 一个在湖南。”这个小孩子有三个家,但是没有一个真正属于他。
慈爱园里有127名从学前班到高中班的孩子,他们或因贫穷疾病、或遭抛弃然后来到了慈爱园。我在车上想象的孩子们是内向、沉默不语的。但进入慈爱园后,看到他们纯净清澈的眼睛里满是乐观与希望。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,回荡在慈爱园的每一个角落。我不敢想象在这些笑脸的背后,有着怎样的悲伤的故事。
早晨刚起床,房门被敲响了。一开始以为是小孩子找我们玩耍,谁知道她却问:“姐姐,需要倒垃圾吗?”不禁心中一酸,我10岁的时候还在父母的关爱下生活。
在玩游戏时,队伍里的一个大孩子引导小朋友一起参与,她照顾他们,走在他们身后看护着,时刻注意着小孩子们的情绪。游戏过后,她对志愿者说:“那个数字游戏对小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,不止是我们组的,是其他那些更小的孩子。还有蹲起的动作太多了我怕他们受不了。”十四岁的她已经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姐姐了。
志愿者们从山下采购物资,带回了一些西瓜,一个个小孩子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,每个人都搬起了一个大西瓜。分组切西瓜,孩子们很开心地吃着,我们在家里吃西瓜吃到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扔了,这一块块西瓜被这些孩子们吃到了青皮出来却都还舍不得扔掉。
在同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的宠爱时,他们早已学会自己洗澡,洗衣服,打扫卫生。过去的创伤被深藏在心底,不再被掀起。他们已经学会了成长,学会了这个年龄不必要学会的一切。 我的内心有一种不自觉的冲动,想要保护他们,给他们关爱的冲动。
“好想放假啊,就能回家了。可放假了又想赶紧来园里,这里有人和我一起玩,也有老师,叔叔阿姨和同学的关心,几天不见就特别想他们,好像我们都是家人一样,我觉得这里也是我的一个家。有时候在外面别人提到那些敏感字时虽然很难受,但回到园里心里很温暖。”杨玥说,“毕竟这里也是我家嘛。”
老师们成为了他们的“爸爸妈妈”,孩子们成为了兄弟姐妹,而慈爱园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避风港。那些不安的梦,如何侵扰孩子们的夜晚,我们不能感同身受。愿漫长的时光可以抚平他们的伤痛,愿世界对他们温柔相待。
可爱的天使,你们一定要相信,在逆风的季节里,你们会飞的更高、更远。